母校与远方

发布者:刘瑀发布时间:2021-03-15浏览次数:15


母校与远方

题记:沿着铁路线,离开你,去远方,带不走你这里的风,青春呼啸而过,遥遥无期的旅程,此前最美的时光,在八一农大,此前最感动的地方,在北大荒……

回忆母校

时光如流沙,每当回忆起母校生活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岁月的河水流淌着,时空正在穿越心灵的美好。依稀记得刚入校门时的青涩,记得第一次登台表演的紧张,记得拿到奖学金时的喜悦,记得初春山花烂漫的曲折小路,记得在学生组织中的锻炼与成长,记得毕业离开母校时对老师、同学不舍的泪水,记得给予我关心帮助的恩师和领导,同时也记得迷失方向时的惆怅,独自行走在湖畔时的秋色微凉。校园总是那么静,心烦意乱的时候,去校园里走一走,想必会换得一片清净。轻飘飘的一面湖水,倒映着我对母校的回忆,时光不会停留在某个时刻,前方是大路,人生的两岸蒿草丛生,能看到的,始终是过去式,它日醒来,已是异城,学生时代在身后虽是昙花绽放,此去经年,仍深嵌在我的记忆里。

走进垦区

五年前,为响应学校党委关于“到边陲去,到基层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的号召,通过激烈竞争、层层遴选,成为了母校垦区管理区主任助理培训班的第一批优秀毕业生学员,经过母校为期四个月的集训,2010年7月5日,走进了北大荒那片充满着光荣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热土。曾经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换上农鞋,走进农田,接受基层“大熔炉”的洗礼和淬炼,创办了牡丹江管理局八五七农场大学生发展论坛,如今的论坛已成为农场人才培养和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载体,也正因为大学生发展论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成功淘到了毕业工作以来的第一桶金。曾经作为一名业余主持人,文艺宣传战线的工作者,参与组织举办了一场圆了农场人60年梦想的盛会,借助艺术的魅力,隆重表达着一个农场的诚意,让所有人见证一个农场的辉煌,实现了农场六十周年的华丽转身。也正因在文化宣传战线上的努力和六十周年场庆的圆满成功,迎来了毕业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提职。曾经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走进最底层的职工群众当中,体会到了群众生活的不易,明确了肩上的责任。在基层的一年零八月中,建立了“亲民三包 助民三带系民三知惠民七个一”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体系,确立了以“五型、三创”党建品牌,助推实现一网、双全、八示范”的基层单位发展新格局,也正因为基层百姓的肯定和好评,迎来了毕业工作以来第一次人生价值的充分体现。我与母校的情结,如同幼苗与土壤,一颗茂林秀草之间的幼苗,得以接受知识和学术土壤的精心养护,而变得枝繁叶茂,第一桶金、第一次提职、第一次人生价值的充分体现,把这棵幼苗宛如白纸的人生涂抹上了绚丽的色彩。

重返母校

2014年年底,大庆的天气寒冷至极,春天还很遥远,校园里干净整洁,学生、自行车往来穿梭,走进母校,有人问我:“同学,农学院怎么走?”最惊喜的是一下子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早起去图书馆,人愈来愈多,绝少有声音,准备后天的硕士毕业答辩,学习运用导师的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不间断的思考,释放着热情。2014年12月5日上午,在农学院多功能报告厅接受了教授专家们的现场评阅,答辩从早上持续到傍晚,教授专家们对论文剖析评价的快而精,记录跟不上专家们的叙述,如果不重新阅读记录,那些在答辩过程中迸发出来的学术火花,随着时间的流淌,会逐渐淹没在背后,傍晚仍冷,呼出的白气依稀可见,我却从内到外感觉着燥热,因为顺利通过了答辩。与老师、专家、领导们合影留念,也是与母校留念,在偌大的校园里得到所需,是我之幸运,时光很美,美的事物都很短暂。我与母校,那么远,又这么近,线条素描的轨迹,图解精彩,看不见的留白,感受到的嘱托,继续远行,我仿佛看到自己的未来之路如此清晰,点燃重新起航的激情伴着花香,大踏步地走向远方。


作者:2010届农学院园林专业毕业生 白雪

现为农垦牡丹江管局八五七农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