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深入北大荒农垦集团调研研究院工作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0-14浏览次数:254

  为提升学校科技服务能力,推动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试验示范项目推广力度,108日至10日,副校长张东杰、专家团队及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工作人员深入北大荒农垦集团九三分公司、建三江分公司调研。

  108日,学校一行检查承担九三大豆产业创新研究院部分合作项目和科研任务的红五月农场、尖山农场等6个试验点。考察涉及项目包括“大豆优质高校产品筛选”“大豆种植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大豆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奶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腐竹冻干保色技术示范”“大豆差异化发展战略制定”等共6项。九三分公司(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宏雷陪同。

  在九三大豆产业创新研究院办公区,学校领导看望正在研究院做调查取样的国家大豆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伟教授及研究生,询问师生在研究院的工作、生活情况,勉励大家一定要发扬八一农大精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结合垦区需要,扎扎实实的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为垦校合作多做贡献。

  1010日,学校一行调研承担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项目的二道河农场、前进农场。检查项目包括“水稻种质资源及品种选育”“优质稻抗倒伏及低温冷害研究”“水稻连年秸秆还田效果研究”“垄作双深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水稻变量施肥技术及配套设备”“水稻工厂育秧生产线自动化”等6项。

  张东杰在总结此次调研检查活动中强调,两个研究院的试验示范项目负责人要牢记使命,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和八一农大精神,以“提质、节本、增效”为根本任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要探索建立一套紧密的、常态化、可持续的校垦合作模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附部分项目情况介绍

  “奶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负责人王伟东教授。该项目应用高效稳定快速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技术,达到在7-10天内快速腐熟秸秆与畜禽粪便目的。技术需氧量低、能耗低,养分损失少,无二次污染,堆体温度大于50℃时间不少于7天,堆肥化后粪污达到无害化标准,可以直接农田使用。项目在尖山农场、荣军农场、红五月农场建立示范基地,进行相关技术培训50余人次,年产有机肥近10000吨,曾获2019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绿色优质专用品种大豆种植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项目负责人张玉先教授。该项目以高油、高蛋白、黑大豆为供试品种开展了玉米大豆轮作下化肥和农药减施技术方案,对比分析了减肥减药绿色优质高产技术对前、中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化肥和农药减少25%施用量、辅施助剂的情况下,每公顷大豆种植成本减少140余元,增产幅度达到6.2%。小面积示范区各测产点大豆产量均超过200kg/亩,大面积示范区各测产点产量均达到180kg/亩以上。

  “大豆优质高效品种筛选及其区域适应性研究”,项目负责人杜吉到教授。该项目是对优质高效品种筛选及其区域适应性研究。建立科学的优质高效的大豆品种筛选体系,筛选适应不同地区的优质高效专用型大豆品种,在相应的场区进行专用型品种的推广,提高大豆品质和种植者效益。同时解决了以往对不同生态区的优质高效专用型品种的筛选方法单一,缺乏科学系统的筛选体系的问题。

  “AMEP蛋白免疫激活剂在九三大豆的应用”,项目负责人刘权副教授。该项目在九三分公司尖山和红五月农场的有机大豆田内分别进行了60亩的田间示范。根据生长期调查和初步考种结果,该制剂能够增强大豆抗逆性,显著提高结荚数和大豆产量,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田间实收测产和大豆品质分析。

  适宜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机械化生产的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质水稻品种选育、耕作方式对寒地水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水稻钵育摆栽群体优化研究与示范、水稻连年秸秆还田综合管理效果研究、优质稻“垄作双深”综合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五个项目是由我校水稻团队郑桂萍教授、钱永德教授、李红宇副教授和王士强副教授依托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按照基地单位提出的技术需求,在品种选育、稻田耕作、群体优化、高效施肥和秸秆还田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与示范。已经按照计划完成各生育时期的测定和取样,室内化验分析也在按计划展开。

  “优质水稻变量施肥技术与配套设备集成示范”,项目负责人车刚教授。该项目在二道河、前进、浓江、七星农场实施水稻变量施肥技术示范,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2万亩。抽样二道河理论测产788.56公斤,前进农场实际测产577.45公斤,对照侧深施肥产量平均增加3公斤/亩,总体节肥4-5.1公斤/亩,节本增效20.8-24.2/亩。

  “水稻工厂育秧生产线自动化装备”,项目负责人黄操军教授。该项目团队是今年疫情开始后到第一个进入建三江的科研服务团队。根据农场提出的实际生产需要,团队自主研发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装备,4个人就可以实现四条生产线高速、精准地传送基质土和种子,满足4个水稻品种同时播种,并做到用种量均匀、成苗一致。这条生产线,10个小时可完成3.2-4万个秧盘的播种量,常规作业则需要在20个大棚、5060个人同时作业,因此极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

/赵越 图/赵帅